详细信息

世界手术室发展历程

发表时间:2020-11-17  阅读次数:329

184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一名牙科医生在乙醚麻醉下实施无痛拔牙,由此揭开了手术室的发展序幕。从简陋的手术室到目前先进的层流净化手术室,手术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洁净度大幅度提高,不仅是手术抢救、治疗病人的重要场地,还逐步成为人们器官移植、整形美容的场所。

  第一代手术室

  又称简易手术室,手术躲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没有采用防止空气污染和接触污染的措施,手术感染率高。1886年,细菌学的发达、蒸气灭菌法诞生;1887年,手术时的洗手法成立;1897年,手术时开始使用口罩;1898年,开始使用手术衣,至今均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手术室发展史:从简易型手术室到层流净化手术室

  第二代手术室

  又称分散型手术室,是专门建造、非封闭建筑的手术室,有供暖、通风措施,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手术感染率明显下降。1937年,召开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现代模式的手术室在那个时期正式创立。

  第三代手术室

  集中型手术室,具有建筑分区保护、密闭的空调手术室,手术环境改善,术后感染率在药物的控制下稳定降低。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集中型中心手术部正式开设,揭开了日本集中型手术室的帷幕;1963年,中央供应型手术室平面布局在美国诞生;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美国的巴顿纪念医院设立;1969年,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手术室平面布局,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污物回收型的雏形。

  第四代手术室

  洁净手术室,随着外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室无论从建筑设计、用物和仪器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效过滤器出现,室内装修布局更加可续合理,手术室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医疗环境安全卫生而又舒适。

  第三代手术室是手术室发展转折点,不再单纯依赖消毒方式除去室内细菌、灰尘等,而是采用新的净化技术,过滤空气,除去污染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洁净手术室不断发展,出现了百级、千级层流超净化手术室,术后感染率进一步降低,人们健康更有保障。

 

我国手术室发展历史

 

我国政府、医学界、工程技术界对现代沽净手术室的建设十分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医药行业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质上是贯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药品优良生产的常规规范》 (GMP, Good ManufacturingPracti)。在该规范中,对药品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做出了严格规定还对于一些特殊药品做了特殊的要求,如大输液的生产,因面大量广,用于峥脉滴注,因而单独制订了大输液GMP,规定了其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其中灌装、封口等工艺的工作环境,必须在空气洁净度为I级的环境中操作。

在贯彻《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过程中,要求大输液的生产必须先期达到标准。国内综合性医院一般都有大输液生产车间,生产大输液以满足本医院临床的俩要。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对大输液生产环境进行了强制检查,贯彻实施GMP,全国各地医院对大输液生产进行了改造,对生产环境进行空气净化处理,从而把空气净化的观念、净化的技术,引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特别是引入到医院的建设之中,这为我国洁净手术部的建设工作奠定思想和技术基础。

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两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并投入了临床应用,此后,各种形式的洁净手术室在国内相继问世。医学同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洁净手术室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管理展开了探索性的工作。

1996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在门诊大楼的加层扩建中,组建7垂直层流眼科手术室,在连续2 500位病例手术中,无一病例感染,充分显示了沽净手术室在降低手术感染中的有效性。

在总结这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开始建设住院部大楼洁净手术部。该手术部拥有20间手术室,其中空气洁净度为I级标准的4间,II级标准的13间,作为急诊使用的IV级标准手术室3间,连同苏醒室、更衣室在内共计面积达4000 平方米,有专用的设备层,各间手术室采用独立设置的净化空调机组.净化空调设备实现网络控制和计算机管理,并装备有大屏幕显示的多媒体手术现场教学系统,是国内大型的综合手术部。投入使用后,各项性能达到了设计指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标志我国洁净手术部建设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进人成熟期。